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子宫异常、妊娠并发症等。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劳累及定期产检。
1. 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宫缩导致早产。泌尿系统感染产生的炎症因子也会刺激子宫。孕期需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尿频尿痛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选择阿奇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2. 子宫结构异常
双角子宫、子宫纵隔等先天畸形可能限制胎儿生长空间。宫颈机能不全者在孕中期易发生无痛性宫口扩张。这类孕妇建议孕12-14周进行宫颈环扎术,术后需卧床休息并禁用黄体酮栓剂维持妊娠。
3.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引发胎盘早剥需提前终止妊娠。前置胎盘反复出血会增加早产风险。糖尿病孕妇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羊水过多。这类高危人群应每周进行胎心监护,血压偏高者需服用拉贝洛尔,血糖异常需使用胰岛素调控。
4. 外部诱因
孕期吸烟酗酒会减少胎盘血流量。搬运重物或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宫缩。每天站立超过6小时的孕妇早产率升高2倍。建议调整工作强度,补充足量水分,出现每小时超过4次的规律宫缩需立即住院抑制宫缩。
定期测量宫颈长度能有效预测早产风险,超声显示宫颈短于25mm时需加强监测。补充Omega-3脂肪酸可降低炎症反应,每日摄入200mgDHA有助于延长孕周。出现阴道流血、破水等症状时,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