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引发的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疼痛和不孕,治疗需结合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
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经期后持续数日。部分患者出现性交疼痛,尤其在深部接触时明显。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与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受损有关。非经期也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痛、排便疼痛或血尿,异位内膜侵犯肠道或膀胱时更明显。
2.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常用三类药物: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轻症状,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孕激素类药物直接抑制内膜生长,如地诺孕素;GnRH-a针剂可暂时降低雌激素水平,如亮丙瑞林,使用不超过6个月需配合反向添加疗法。疼痛严重者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不孕的患者。腹腔镜是标准术式,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保守性手术仅切除异位病灶保留子宫;半保守手术切除子宫保留卵巢;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术后复发率约20%-40%,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
4.生活方式调整可辅助缓解症状。饮食建议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三文鱼、亚麻籽;减少红肉及反式脂肪。规律进行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热敷下腹部15-20分钟能缓解急性疼痛,同时需保证充足睡眠。
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长期管理,建议确诊后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计划妊娠者应尽早评估输卵管功能,术后1年内为最佳受孕时机。疼痛持续加重或异常出血需及时排除恶变可能,通过CA125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