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健康乡村”建设,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解决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的满足群众方便看中医、看好中医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乡村医生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全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榆林)站的培训日前在榆林正式开班。这次活动经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第三党支部、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委员会、九三学社广安门医院支社、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决定共同举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绿色疗法专委会、北京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榆林文投职业学校承办,健康报社作为支持单位,是“党建引领 中医赋能 致敬乡村医生”系列活动的第六站。
全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榆林站开班仪式,从左到右:刘志勇、陈建强、张宗强、万正平、俞国旭、王亚煌、黄涛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五联合党委公室主任张宗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第三党支部书记王亚煌、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委员会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博士导师黄涛、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支社主委广安门医院骨科主任俞国旭、健康报社公共健康采编部副主任刘志勇、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陈建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助理王星、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万正平、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刘杰、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科科长高婷婷与来自榆林市各县区的110位乡村医生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万正平在致辞中指出:榆林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基层卫生工作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全市村医参照属地村“两委”副职工资发放驻村补贴,为全体村医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财政给予50%的补助。每年给予每个村卫生室10000元运行经费补助,为全市村医每人配发了出诊箱及基本医疗设备。并对全市2801名村医开展了全员全科培训。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119辆,实现了全市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全覆盖。投资11.28亿元新建了15.6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市中医医院,在乡村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成多个中医馆、中医阁等。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猛,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万正平致辞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建强在致辞中对活动提出三点期望和要求:
一、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本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希望大家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积极提问,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希望大家注重实践应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希望大家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该活动也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为实现中央社会工作部提出的行业协会商会四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要求的实践活动。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建强致辞
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医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要了解国家的卫生健康政策,熟悉中医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以乡村医生为核心,推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与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为全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榆林)站揭牌并共同签署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和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建联学联建合作备忘录。
全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榆林站揭牌仪式
本次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总体思路是突出健康乡村建设的思想内涵,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调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通过提升乡村医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履行乡村医生的工作职责,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参加此次开班仪式的各位专家与来自北京各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给所有学员带来了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思政课(主题教育)、专业课(中医基本理论)、实操课(中医适宜技术艾灸、拔罐等)、红色教育课(现场学习及分享)组织乡村医生到绥德革命纪念馆和郝家桥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学习中分别就践行大医精诚做合格的乡村医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医适宜技术特色疗法等三个主题进行学员分享并对榆林地区乡村医生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郝家桥革命旧址红色教育学习
编辑:ifhealth 来源:凤凰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