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长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孕期免疫力下降可能激活潜伏病毒或导致新发感染。处理需结合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和母婴安全评估。
1. 遗传因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无直接遗传性,但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可能导致免疫应答较弱,孕期更易发生病毒激活。家族中若有频繁疱疹发作史,需提高警惕。
2. 环境因素
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皮肤破损处可能传播病毒。孕期避免共用毛巾、餐具,减少与口唇疱疹患者的亲密接触。公共场所注意手部清洁,防止间接感染。
3. 生理因素
妊娠期激素变化抑制细胞免疫,使潜伏的HSV重新活跃。孕晚期感染风险更高,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定期产检监测疱疹症状,尤其孕36周后需重点筛查。
4. 病理因素
原发性疱疹症状较重,表现为外阴或宫颈簇集水疱、溃疡,伴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复发性疱疹症状较轻,但仍有垂直传播风险。合并HIV感染或糖尿病会加重病情。
5. 治疗与预防
抗病毒首选阿昔洛韦,孕中期后可用伐昔洛韦。局部涂抹喷昔洛韦乳膏缓解疼痛,盐水坐浴促进愈合。分娩前4周复发需剖宫产降低新生儿感染率。饮食补充赖氨酸(如鱼类、豆类),避免富含精氨酸的坚果类食物。
妊娠疱疹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出现外阴水疱、排尿疼痛等症状立即就医,新生儿感染HSV可能导致脑炎等严重后果。孕期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产科评估。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男性生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