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7亿人尿酸高,其中大约10%的人经历过痛风发作。
平时只能吃药,并配合严格的饮食控制。
但问题是,有些病人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尿酸仍然无法下降,痛风仍然时有发作。
既然如此,到底怎么才能降尿酸呢?
第
1
点
—The First—
中医眼中的痛风
在中医理论中,痛风被称为“痹证”“历节风”或“白虎历节”,其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湿热瘀阻与脾肾失调两个方面。
一
湿热瘀阻,浊毒内蕴
中医认为,长期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量)或外感湿热之邪,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
湿性黏滞,与热邪胶结,形成湿热毒邪,阻滞经络气血,最终沉积于关节筋骨,引发红肿热痛。
现代医学中的“尿酸结晶沉积”与中医“痰瘀互结”理论高度契合。
二
脾肾失调,代谢失衡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气化。若脾虚则湿浊内生,肾虚则排泄乏力,导致尿酸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形成恶性循环。
国医大师王琦指出,痛风患者多存在痰湿或湿热体质偏颇,需通过调体改善代谢根基。
第
2
点
—The Second—
中药中的排酸明星
菊苣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被李时珍等历代医家用于痛风调理。
在排酸这件事,它有三大优势!
1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菊苣性凉,归肝、胆、膀胱经,能清肝胆湿热,促进毒素从尿液排出。现代研究表明,菊苣中的菊苣酸和绿原酸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生成。
2
利尿通淋,排泄浊毒
菊苣通过增加尿量及尿酸排泄率,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关节肿胀。实验数据显示,菊苣提取物可使尿酸排泄率提升20%-30%。
3
双向调节,标本兼顾
与单纯抑制尿酸生成的西药不同,菊苣兼具抗炎镇痛作用,能改善急性期红肿热痛,同时调理慢性期脾肾功能,减少复发。
第
3
点
—The Third—
喝对这杯排酸祛风茶
李时珍曾用菊苣配伍其他药材为渔夫治疗痛风。
根据名医李时珍的妙方,经名医改良后做了个现代版的“祛风茶”。
【组方】
菊苣根10g:清肝利胆、利尿排酸(核心主药)
葛根10g: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含葛根素可降尿酸
茯苓8g、玉米须5g:健脾利湿,增强水液代谢
栀子5g、桑叶5g:清热解毒,抑制尿酸生成酶活性
百合7g、枸杞5g:滋阴润燥,修复关节损伤
大枣3颗:调和药性,补中益气
菊苣、葛根、栀子均被证实具有降尿酸活性成分。
以菊苣、栀子等清热利湿药为主攻浊毒,辅以茯苓、大枣健脾固本,攻补兼施;上焦(桑叶疏散风热)、中焦(茯苓健脾)、下焦(玉米须利尿)协同作用,三焦同调。
非常适合高尿酸血症及非急性期的痛风患者饮用。
痛风非单纯“吃出来”的疾病,而是体质失衡的综合表现。
除了通过菊苣等天然药材来排酸,还要结合中医整体调理,如需帮助,请点击下图,咨询医生,重建代谢秩序,实现“排酸一身轻”。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