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胸膜(覆盖肺部和胸腔内壁的薄膜)发生的炎症,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结核性或肿瘤性胸膜炎需及时治疗。常见治疗包括药物抗感染、胸腔穿刺引流及对症止痛。
1. 胸膜炎的病因
遗传因素较少见,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增加风险。环境因素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理因素如长期吸烟或免疫力低下易诱发炎症。外伤如肋骨骨折可能损伤胸膜。病理因素从轻到重涵盖肺炎、肺结核到恶性肿瘤转移。
2. 疾病严重性判断
细菌性胸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可痊愈,结核性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肿瘤性胸膜炎预后较差,需结合化疗或靶向治疗。若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或胸腔积液量多,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生素(头孢曲松、莫西沙星)、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或止痛药(布洛芬)。胸腔穿刺引流适用于大量积液,每周1-2次。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粘连松解、胸膜固定术。日常可尝试低盐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慢走或呼吸训练。
胸膜炎的预后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出现持续胸痛或咳嗽应及时检查胸部CT和积液化验。结核性胸膜炎需完成全程用药,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影像学。保持室内通风、戒烟能降低复发风险。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