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逐渐模糊、眩光敏感和颜色辨识度下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间视力减退,晚期可致失明。病因与年龄增长、紫外线暴露、糖尿病等因素相关,需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体治疗。
1.视力模糊
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透光性下降,患者常感觉眼前有雾状遮挡。早期表现为看远处物体不清,后期连近处文字也难以辨认。阅读时需调亮灯光,看电视需调高对比度。
2.眩光反应加重
晶状体混浊使光线散射,面对车灯、阳光时出现光晕现象。部分患者在夜间驾驶会因对向车灯照射产生短暂视盲,建议佩戴防蓝光眼镜过渡。
3.色彩辨识障碍
褐黄色素沉积导致视物发黄,难以区分深蓝与黑色等相近色系。可通过色盲测试图自查,晚期患者可能将紫色误认为黑色。
4.复视与重影
单眼视物出现叠影时需警惕皮质性白内障。使用遮眼法测试,若单眼仍见重影应立即就医,可能伴随晶状体半脱位。
5.近视度数突变
核性白内障会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增加,老花眼患者突然不需老花镜可能是疾病信号。建议每半年验光一次跟踪变化。
手术治疗方案包括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辅助术、囊外摘除术三种。术后需避免弯腰提重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日常可补充叶黄素、维生素C,户外活动佩戴UV400太阳镜。定期眼科检查能帮助监测进展速度,视力低于0.3时建议考虑手术干预。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眼科